無縫拼接屏技術及其實現原理
無縫拼接屏作為一種要求比較高的顯示技術,不但要實現多屏畫面融合的應用,而且還要無線縮小屏幕間距,甚至達到幾乎完全重合,從而使得拼接畫面的視覺體驗感更強。與傳統的大屏幕拼接顯示墻不一樣,雖然采用的都是46寸拼接屏等尺寸的屏幕作為素材進行拼接,但是技術不同,要求差別也非常大。
無縫拼接屏技術實現完整的超大幅屏幕,同時對有可能超出投射屏幕尺寸部分的畫面也有同樣有所要求。無縫拼接屏在智能電網應用中,是實現智能電網可視化系統的核心部分,智能電網中的所有子項系統畫面都需要通過組合成的大屏幕拼接顯示墻展示。一般拼接屏后面都會連著4 臺主機,其中兩臺主機用于搭載智能電網的可視化平臺與單視頻,另外兩臺筆記本則主要負責新能源視頻和掌上電力及智能家居部分的展示。掌上電力顯示的主機必須要能夠連接4G上網卡從而獲取無線攝像頭傳來的畫面信息,而另一個筆記本連接的新能源視頻主機則需要和7個無線攝像頭連接。在展示終端的大屏所連接的設備主要是激光筆、手機、無線麥克風等無線終端操作設備。
無縫拼接屏技術實現原理
無縫拼接屏技術也叫邊緣融合技術,該技術在近幾年的大屏顯示市場上頗受歡迎。這主要得益于無縫拼接技術更好地改善了圖像顯示的視覺效果的同時增強了畫面的完整性。無縫拼接屏系統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各個可視化平臺多屏切換接口和大屏幕拼接顯示墻相連,從而實現多臺主機界面能夠在大屏上非常流暢地進行切換。而第三方多屏切換插件部署在可視化平臺的服務器上,46寸拼接屏無縫拼接系統則主要是通過第三方插件來實現多屏自動切換功能。